如何建立孩子对世界发表意见的信心(1/4)

如何建立孩子对世界发表意见的信心

1liberal arts旨在培养自由人   自此以后,两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已经大大改变了专业教育那种卑微的地位。但是,古典传统中的界定,对西方的教育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。比如,大家仍然认为大学教育并不仅仅是传播知识,还承担着培养良好公民的使命。这就是liberal arts培养自由人的原旨。特别是在美国,这种教育经常被当作是一种培养领袖的精英教育。   1990年代以后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冷战中的胜利虽然没有导致“历史终结”,但西方的自由民主传统,在文化上的全面胜利则是不争之事实。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充当领袖,没有liberal arts的教育会困难得多。毕竟,当今主导世界的自由民主的文化,是由自由人构成的。   培养自由人,也并非要等到孩子到十七八岁上大学才开始。甚至有心理学家指出,人在十八岁时,心智的发展已经相当定型,再接触新的东西也经常旧瓶装新酒,脱不出在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的模式。这种看法虽然过于极端,但也多少印证了我们生活中的常识。至少足以说明,自由人的价值观念要从早教中就开始贯彻。   也正是在这里,liberal arts和东亚受儒家文化塑造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刻的冲突。“博雅”也好,“通识”也好,注重的是“博”和“通”,即多学科的广泛训练。但是,liberal arts的精髓主要并不在于学习的范围,而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。自由人的教育,其基本预设是自由人之间的平等,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。儒家的教育传统,则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权威。这不仅体现在学校和课堂中,而且体现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中。   我2009年初出版《一岁就上常青藤》时,就有人批评说:“一岁怎么上常青藤?这要么是炒作,要么是揠苗助长。”这种反应,也恰恰体现了东亚教育传统对自由人教育的本能误解。   如果把常青藤的教育归结于一种自由人式的教育,即苏格拉底那种对话式的教育的话,那么这种教育当然可以从一岁开始。到上大学时再开始确实太晚了。这里的一个例证,就是美国社会学家安妮特·拉鲁(Annette Lareau)的研究。目前美国高等教育普及,许多低收入阶层的子弟有了相当充分的机会进大学读书。但是,他们在学校中的表现,则和中产阶级子弟有着相当的差距。

   责编:007  日期:2015-11-13

编辑推荐